这三位基金经理,任职1年多净值已“腰斩”,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躺平”原因究竟为何? 提供者 财联社

  • Post category:股市
  • Reading time:1 mins read

这三位基金经理,任职1年多净值已“腰斩”,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躺平”原因究竟为何? © Reuters. 这三位基金经理,任职1年多净值已“腰斩”,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躺平”原因究竟为何?

财联社6月5日讯(记者 黎旅嘉)年初以来,在持续的市场调整中,基金经理们的管理水平再度被市场与投资者放大检视。

上述背景下,管理光大证券资管旗下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A的三位基金经理,在产品成立一年多,净值最大回撤就超过了50%,受到市场关注。

事实上,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的日子其实普遍不好过。截至2022年5月31日,若不计算2022年成立的新基金,2022年以来权益基金整体亏损14.66%,表现逊色于上证指数,但是比沪深30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跌幅要小。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跌幅则为13.997%。

但相较而言,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基金成立一年多来,不仅跌幅远超过同类基金,甚至更要远逊其业绩比较基准。那么这背后究竟缘何所致?

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净值腰斩

公开资料显示,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的管理者分别是王海涛、曾炳祥和季运佳。

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实际操作者的投资能力,是判断一只主动管理型基金是否值得投资的关键。但对于合管基金,要辨别基金的实际管理者是谁,则需要将多基金经理产品与几位基金经理单独管理的产品进行对比,观察它们持仓和净值走势的相似度,从而判断各自在合管基金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王海涛目前共计管理11只基金(A/B/C份额单独计算),管理规模为11.33亿元,任职基金经理2年多时间,最佳回报为9.75%。从其单独管理的光大阳光价值30个月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来看,其中既有腾讯控股、美团-W,也有招商银行、万华化学、五粮液、中国平安,其持股风格应属于大盘价值型。

而曾炳祥目前共计管理5只基金(A/B/C份额单独计算),管理规模为32.29亿元,任职基金经理1年多时间,最佳回报仅为-3.73%。除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外,由其单独管理的光大阳光添利债券则属于债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季运佳管理的唯一一只基金就是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资料显示,季运佳历任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上海人寿保险投资经理、华宝证券投资管理部投资经理。2019年9月加入光大资管,任光大资管投资经理助理。2021年8月6日担任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经理。

进一步来看,季运佳被增聘为该基金基金经理时间恰是在该基金自阶段高点出现回撤并发生风格大幅切换的2021年第三季度。

在上述三位基金经理管理下,截至6月2日,该基金净值以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A为例为0.8805,而其成立时的净值为1.6853。

也就是说,在1年多的时间里,基金净值接近腰斩。进一步来看,以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A为例,其自阶段高点的2021年6月28日至阶段低点的2022年3月15日已出现了超过50%的净值回撤。

就规模而言,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混合A份额净资产为0.34亿元,B份额为0.14亿元,C份额为0.03亿元,合计规模为0.51亿元,距触及清盘线也仅“一步之遥”。

再从阶段性表现看,无论是近1月、近3个月、近6个月还是今年来,甚至是近1年,全部表现不佳,且均处于“垫底”水平,而该基金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也可想而知。

持仓风格“左右横跳”

客观而言,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的日子其实普遍不好过。截至2022年5月31日,若不计算2022年成立的新基金,2022年以来权益基金整体亏损14.66%,表现逊色于上证指数,但是比沪深30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跌幅要小。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跌幅则为13.997%。

上述背景下,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基金成立一年多来,不仅跌幅远超过同类基金,甚至更要远逊其业绩比较基准。那么这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从该基金此前发布的定期报告中,该基金成立后,先是重仓押注港股龙头和白酒。截至去年二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中包括美团-W、李宁、安踏体育等港股,还有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白酒股,以及科沃斯、火星人、健帆生物、比亚迪等。

不过,就在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重仓上述个股之时,上述个股中不少处于股价阶段高点。其中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的美团-W在去年三季度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的跌幅就超过40%,继而该基金在同期净值跌幅就已超过25%。

但就在该基金增聘季运佳为基金经理的2021年三季度开始,该基金开始押注了医药。

不难发现,彼时其重仓股是“清一色”的医药股。根据该基金2021年四季报,该基金的重仓股依然是医药股。

而今年一季度,该基金开始又开始买入腾讯控股和美团-W等港股龙头股。

以下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重仓股情况:

事实上,从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看,其调仓依然不理想,加上市场整体下行,该基金今年以来跌幅就超过了25%。

持有期基金是“双刃剑”?

对于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这只成立于2021年5月6日,18个月持有期,净值接近腰斩的基金来说,如果要想在持有期结束时回本,理论上接下来五个月净值至少要翻倍。而从目前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回想2021年初时,市场延续了2020年持续上涨态势,自2021年开年至2月19日,上证指数上涨6.42%;创业板指2021年开年一个半月涨幅更是达10.76%。

市场的持续走高带动了新基金的发行,资金持续涌入基金发行市场,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在爆款基金接二连三的2021年上半年,在这些爆款基金中,不乏持有期产品。这得一提的是,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混合基金,是由光大资管原本的光大阳光新兴产业(阳光8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变而来。

顾名思义,“持有期”指需要持有基金一段时间,到期后才能赎回。虽然持有期基金设置了持有期限,但是却没有买入限制,甚至可以作定投使用。事实上,彼时基金公司密集布局持有期模式基金的初衷在于,从产品设计端间接引导投资者克制频繁交易的冲动。

在业内看来,设定一定期限的持有期,确实可以有效提升投资者未来盈利的胜率。此前就有公募业内人士表示,“持有期模式的设计初衷,主要是为了避免投资者快进快出,导致基金本身业绩不错,但投资者不赚钱的问题,通过一定期限持有的形式,尽量能够让投资者实实在在的体验到盈利,提高投资满意度,引导长期投资。”

但从实际来看,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并没有显著高于开放式基金。事实上,不少基金在封闭期内的表现不佳,投资者却只能无奈地被动等待亏损逐渐扩大。从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成立1年多后净值“腰斩”的例子来看,持有期模式对于投资者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这三位基金经理,任职1年多净值已“腰斩”,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躺平”原因究竟为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