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撑得住吗?长期亏损、产能过剩 屠宰行业“厮杀加剧”|生猪屠宰整合前夜(一)
财联社9月24日讯(记者 王平安 张晨静) “该赚钱时亏,在亏钱时亏更多”已成为屠宰行业常态,在生猪养殖已实现头均“千元利润”时,屠宰行业依然“受伤”颇深。甚至有业内人士感慨,当前“缺猪不缺肉”,屠宰让利功不可没。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近期屠宰在行业理论上“已实现盈利”,但其利润难以长期维持,根源在于终端市场趋于饱和,而屠宰产能严重过剩,尤其在养殖龙头不断加入“战局”后,屠宰行业竞争激化。
阵痛:亏损将近一年 开工率不足3成
“现在90%的屠宰企业都在亏,尤其是单纯做屠宰的中小厂,都在苦苦支撑,算下来亏损是从春节开始,除非在今年4月存了一些冻品能赚些钱,鲜品是一直在亏。”近期在财联社记者参加的电话会议中,北方某屠宰行业资深人士如此表示。
屠宰行业位于生猪产业链中下游,生猪经历育种、养殖后,再经过屠宰加工,然后通过物流运送至农贸市场、商超等进行销售。当前生猪养殖已实现头均“千元利润”,而屠宰行业仍处寒冬。
事实上,屠宰行业自年初就处于亏损状态,头均亏损一度超过100元/头,随着消费回暖,理论上平均数值呈现出转负为正。但多位屠宰行业从业者表示,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亏损中,整体行业还比较艰难,其中规模企业头均亏损在20-30元,小型屠宰场甚至头均亏损能达到70-80元。
(图片来源:钢联数据) 面对亏损,多数企业都在缩减宰量、降低开工以期止损。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当前屠宰企业开工率为22.34%,同比下跌3.02个百分点。随着中秋过后和疫情影响,需求惯性回落,开工率整体数值下降明显。加之毛猪价格高位震荡,屠企采购成本增加,目前多数屠企以销定产,收猪量有限,短期屠宰开工率仍有下降空间。
“以前一天能宰六七百头,现在一天才两三百头,固定成本不变,能不亏钱吗?而且现在信息特别透明,哪低价从哪拉肉,搁过去谁能想到河南还有外地调运过来的肉,现在不好干呀。”河南某小型屠宰场人士向财联社记者感慨。
江苏林梵可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龙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以前有一句老话是中国屠宰看山东,山东屠宰看临沂,之前临沂一个市大大小小屠宰场有100多家,而且放在外地来看,宰量都比较大,基本不入库,都是当天宰当天销,现在不少停产了,因为亏损实在干不下去了,停产约10%左右。”
在长期亏损的背景下,势必会迎来行业洗牌。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屠宰产能已经过剩,亏不起的中小型屠宰场会考虑卖厂,行业发展会倒逼企业优胜劣汰,倒闭潮可能会在明年,届时养殖集团或许有接盘的可能。
竞争:外侵+内卷 屠宰行业“厮杀加剧”
探究当前屠宰行业现状的原因,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根源在于屠宰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目前消费环境较差,但屠宰产能还在增长。
随着北方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市场散户猪源提供有限,屠企对企业猪源依赖性日益增强,2022年在山东和河南这两个养殖大省,屠宰企业收购比例中散户猪源几乎趋近为0。
大农盟董事长王钰松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河南的养殖散户曾经特别多,早期一个山窝里都能有2万头母猪,但在上轮猪周期中,实际淘汰的散户高达60%,现在河南很多地方已经成了‘无猪县’,装猪台都生锈了,当然规模化发展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是疫病因素。”
屠宰企业不仅议价权减弱,还面临养殖集团大举进军屠宰产业,行业拼杀加剧的局面。牧原股份(002714.SZ)现已成为养殖、屠宰双龙头。对于今年下半年屠宰板块计划,公司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已投产8家屠宰厂,投产产能合计为2200万头/年,预计今年年底投产总产能将超过3000万头/年。
“集团猪场已发展成强劲的对手,它们有能力容忍屠宰板块一段时间的亏损,现在就是行业内饭本来就少了,还多了几个强壮的人来盛饭。”云南屠宰资深人士冉晓峰如此表示。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高阳表示:“虽然猪价上涨是供应存在缺口,养殖企业短期惜售挺价让屠企采购难度提升,但屠企自乱阵脚、争抢高价猪也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因素。其根本原因在于现阶段屠宰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屠企的发展正经历着阵痛期。”
下游需求趋于饱和,使得屠宰企业加剧争抢为数不多的利润空间,内部矛盾突出导致内卷。上述北方资深屠宰人士表示,开工率逐渐走低,猪肉屠宰量远远大于需求量,中小型包括大型的屠宰场会在销售端进行价格战,如果不降价,对方就不买肉也不报单,逼迫屠宰场进行降价,现在只有养殖端和卖肉端挣钱,下一步的屠宰业的经营会更加艰难。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联社记者采访了解中发现,南北方屠宰模式存在差异。冉晓峰进一步表示:“北方自营模式比较多,南方代宰模式多,因此北方可能是屠宰亏损多,猪贩子不怎么亏,南方是代宰户更惨,屠宰场还行。只是这块亏损转嫁给谁而已。”
(编辑 刘琰)
还撑得住吗?长期亏损、产能过剩 屠宰行业“厮杀加剧”|生猪屠宰整合前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