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与平安:寿险业务的寒冬仍未过 提供者 财华社

  • Post category:股市
  • Reading time:1 mins read

6/6 国寿与平安:寿险业务的寒冬仍未过 2/6

中国人寿(02628.HK,601628.SH)与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SH)均公布了2022年11月份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

2022年前11个月,平安的财产保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88%,至2,697.89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据此或可计得11月份的单月财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或为241.86亿元,同比增长6.33%。

人身险方面,平安今年前11个月的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为4,061.49亿元,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为178.16亿元,健康险为126.72亿元,合计人身险保费收入或为4,366.37亿元,按年下降2.60%。

若按照平安所提供的数据推算,2022年11月份的人身险保费收入或为261.09亿元,同比下降3.12%。

同样,国寿的业务表现也尚未见明显的起色。2022年前11个月,中国人寿的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914亿元,几乎与去年同期的5,934亿元持平;依据其提供的数据算得的2022年11月单月保费或为169亿元,同比下降9.14%。

尽管中国银保监会尚未公布2022年11月份的保费收入数据,但是从过往的数据来看,平安与国寿的人身险业务增幅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前10个月,全国人身险的保费收入同比增幅为3.50%,而平安为-2.57%,国寿为-0.05%。

从行业整体水平来看,虽然增速放缓,但是整体的人身险保费收入仍呈现正数增长,国寿和平安似乎并未跟上。这两大寿险巨头近年都力促寿险改革,国寿曾经展现过成果,而平安也该出现成果,但是这一切似乎尚未反映在数据中。

目前寿险业务中,代理人渠道依然是两大险企的主要业务来源。不过这两年的代理人流失在持续,应是其寿险业务增长持续受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截至2022年9月末,国寿的总销售人力为78.3万人,其中个险销售人力为72万人。相比之下,年初时国寿的个险销售人力为82万,今年以来减少了10万人。

平安寿险2022年9月末的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为48.82万,年初为60.03万,今年以来减少了11万,见下图。

不过,两大险企对此的解释是,代理人团队在精不在多。虽然规模在缩减,但两大险企正力促在提高精英销售人员占比上下功夫,以提高人均新业务价值。

随着疫情后经济放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保险意识或提高,这应有利于寿险公司未来的业务增长。

由于全球资本市场表现欠佳,寿险公司的投资回报不佳,而且寿险业务未见起色,市场给予头部上市险企的估值都十分保守,也因此今年以来,虽然大市显著回落,上市险企的股价跌幅不算太大,主要还是因为它们的估值已经偏低。

对比A股与H股可见,A股投资者更看好国寿,而H股投资者显然却对这家国有险企抱有疑虑,A股溢价高达2.3倍,北水似乎未能将国寿的AH股估值端平。但是从H股的估值可以看出,外资对于保险股的疑虑仍十分重,主要因为欧美的加息周期阴霾下,金融股暂时难获欢心。

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历来是“港股100强”榜单的常客,今年能否再度入选?排名又将如何?敬请期待。

“港股100强”评选活动始于2012年,由腾讯网和财华社共同发起。活动旨在利用大数据和一系列科学、公允的评价指标对上一年度香港上市公司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评选并公布优秀的上市公司榜单及颁发奖项。活动以专业、客观、公正、准确为宗旨,致力于评选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发展良好及拥有投资价值的上市企业,为港股投资者树立投资标杆,促进香港资本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同时,活动将高峰论坛与上市公司颁奖典礼结合,紧跟时事,探讨金融市场与经济趋势。“港股100强”评选活动筹办至今,参会人数及支持机构不断增加,影响力逐年扩大,已成为香港财经界与金融界年度盛会之一。

由港股100强研究中心主办,财华社、富途安逸、洞视科技联合协办的“2021/2022年度第十届香港上市公司高峰论坛暨港股100强颁奖盛典”将于2023年2月24日香港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活动会围绕发展热点开展论坛,汇聚行业翘楚,加强交流合作,帮助更多香港上市公司融入国家大局,把握大湾区机遇,共商建设前路。届时亦将有线上直播带您“亲临”现场,期待与业界人士共享盛宴。

国寿与平安:寿险业务的寒冬仍未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