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依然还是稳健偏松 提供者 财联社

  • Post category:股市
  • Reading time:1 mins read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依然还是稳健偏松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依然还是稳健偏松

财联社12月28日讯(记者郭松峤) 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主办的踏浪·迎潮——2022财联社·第五届投资峰会在上海举办。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现场发表《国际变局下的货币政策》主题演讲。

展望2023年的全球经济形势,连平指出,2023年的通货膨胀总体是趋于下行,但依然不能对通胀完全掉以轻心。2023年主要发达国家通胀水平可能还会在4%到6%这个区间,和2022年相比是属于低了,但如果放到更长一点的历史过程中,比如20年和最近10年来看,毫无疑问依然是一个很高的通货膨胀。

连平认为,2023年很可能出现“滞胀”现象。“滞”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发达国家欧洲、美国都有可能出现一个阶段的负增长。“胀”就是通货膨胀,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来看还是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种情况下相对来说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滞胀”局面。

关于这种局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连平表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持续不断的收紧,力度非常大,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跟随着加息,对于中国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人民币的汇率,体现在资本市场的波动,所以主要的影响是在中国国际收支中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领域。

面对2023年外部环境对于中国经济的挑战和风险,货币政策该怎么走。连平指出,当前面对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一个是币值稳定,一个是增长和就业,还有一个就是国际收支的平衡。中央银行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我的货币政策是以我为主。当全球的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时候,中国经济需要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2023年一定需要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提起来,达到接近或者处在潜在增长水平区间,这样一个运行的状态是比较合理的。因此,货币政策应该以稳增长作为它的主要目标。

连平同时还指出,202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偏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是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在向“松”调节的过程中,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外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稳健、偏松应该不会改变,但是它的程度会根据通胀水平,根据外部的加息的状况、货币政策收紧的状况,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对于传闻希望推出相当于2008年和2009年那样的大规模经济一揽子刺激计划,连平表示没必要也不可能。连平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大的问题是跟疫情有关,疫情处理的相对比较合理平稳、更加理性,经济的恢复就有希望。在2008年之后推行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需求的回升,但是当年这样做带来了许多负效应,中国经济的杠杆水平就是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快速大幅度的提升,显然不可能再推行这样的政策。

最后,连平指出,2023年货币政策依然还是稳健偏松,但是空间会比2022年适当的有所扩大。美联储连续加息过程,可能会在2023年基本告一段落,之后在这个方面对于中国经济产生的压力会相应的有所减轻,这样一来货币政策可以相对更为宽松一些,准备金率也可以进一步下调,利率水平也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尽管这个空间不会是非常大,但对于市场的预期依然可以起到一个比较积极的作用。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依然还是稳健偏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