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唯增长导向、保费冲动的人身险公司 转型终将受阻 提供者 财联社

  • Post category:股市
  • Reading time:1 mins read

【财联社时评】唯增长导向、保费冲动的人身险公司 转型终将受阻 © Reuters. 【财联社时评】唯增长导向、保费冲动的人身险公司 转型终将受阻

财联社2月13日讯(记者 夏淑媛)2022年,寿险公司业务经营和服务品质成色几许,退保率是其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据财联社记者对59家寿险公司2022年四季度的综合退保率统计,在15家综合退保率超过5%的寿险公司中,长生人寿、财信吉祥、东吴人寿、渤海人寿4家综合退保率均超过10%,长生人寿最高达22.23%。

值得注意的是,15家综合退保率高企的寿险公司中,9家公司陷入亏损且3家偿付能力不达标,6家公司规模保费负增长。面对净现金流承压,一些公司不得不通过出售部分流动性较好的债券资产,以筹措资金进行兑付。

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险企综合退保率高企归根结底是公司选择主打中短期产品结果导致。简单而言,就是“长险短做”,其典型做法是把一个短期的理财型产品,打包成长期险的形式来售卖” 。

事实上,寿险公司高企的综合退保率也从侧面反映了人身险转型的艰难。

一方面,保险业“唯增长”导向与“保费冲动”偏好根深蒂固。由于公司保费收入规模事关相关部门对其业绩评价、相关人员职位升迁。因此,基层公司源于上级公司的考核导向带来保费冲动,而公司的保费冲动则源于有关部门对保险公司的业绩考核和管理评价。

另一方面,市场分化使得中小公司发展承压。在转型过程中,市场集中度提高,导致中小市场主体发展受到挤压。由于个险渠道薄弱,增员难度及成本加大,部分中小寿险公司高度依赖银保,对保障型产品开发意愿不大,如果叠加中长期资产投资能力不足,也使中小公司面临转型与生存的双重压力。

于是,在“唯增长”导向与“保费冲动”之下,人身险转型的压力也诱发出新的短期行为。无论是现金价值计算不合理,存在“长险短做”风险的产品,还是近年爆火的增额终身寿险,通过不合理的减保、加保等设计,变相突破定价利率,很大程度上都是险企为了短期规模目标,不惜以牺牲短期利益为代价。

有业内精算师表示,对于长险短做可以从两方面看:把万能险等具有保障加上理财功能的产品,异化成纯理财产品,变成一个快速吸收保费的产品来进行长险短做,这是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这些产品也迎合了消费者的财富管理需求。当下,很大一部分民众的金融服务需求还在理财层面,导致理财型保险产品相对纯保障型保险产品更容易售卖,而且技术上来说,“长险短做”还可将规模保费做成原保费。

“如果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高于给付给客户的利益,那么可以将此类保险通过短期内的相对高收益率做成爆点,吸引保费。但不排除有的公司在面临较大业务指标压力下,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谋求短期内业绩冲刺。”

“这种盲目冲击规模的代价并不小,更何况一些公司都靠一两款号称高收益的爆款产品打天下,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尤其,在当前市场利率下行的环境下,稍有不慎投资踩雷,后果就会更为惨烈”。

目前,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已经不是转型发展,而是巨大现金流风险带来的挑战和生存压力,以及已经衍生出的新风险。

毕竟,“看得见”的短期终究不可持续,“看不见的”长期才重要。

【财联社时评】唯增长导向、保费冲动的人身险公司 转型终将受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