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万亿城商行主要高管变动,“70后”少壮派上位,新挑战考验新班子 提供者 时代周报

  • Post category:股市
  • Reading time:1 mins read

9家万亿城商行主要高管变动,“70后”少壮派上位,新挑战考验新班子 9家万亿城商行主要高管变动,“70后”少壮派上位,新挑战考验新班子

2023年,头部城商行主要高管频繁“迎来送往”。12家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的城商行中,有9家银行董事长或行长发生变动,盛京银行、中原银行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均在2023年正式履新。

离任的老将们或因年龄原因退休,或因工作调动赶赴新职,一批“70后”少壮派高管走到舞台中心,2023年履新的南京银行党委书记谢宁、徽商银行行长孔庆龙都是 “75后”,具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30日,在12家万亿城商行中,有6家万亿城商行的一把手为“70后”,5家万亿城商行的行长为“70后”,还有两家行长待补位;最年轻“一把手”、最年轻行长都系“75后”,分别是47岁的南京银行党委书记谢宁、44岁的宁波银行行长庄灵君。

对于这些万亿城商行的新领导班子来说,2024年充满机遇和挑战,惠誉博华发布的《2024年商业银行信用展望报告》认为,城商行区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净息差仍未企稳,预计2024年其盈利能力将继续承压。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净息差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部分万亿城商行的净息差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记者分析称,从稳增长的角度看,预计2024年国内可能还会有降息,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下降空间并不大,因此,部分城商行亟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图源:图虫创意

新老交替加速,“75后”渐挑大梁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资产规模在万亿元以上的城商行共有12家。作为城商行中的佼佼者,2023年,这些万亿城商行普遍迎来“一把手”和“二把手”的更迭。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23年,成都银行、盛京银行、厦门国际银行、中原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9家万亿城商行主要高管发生变动,涉及董事长4名,行长7名。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长沙银行等3家万亿城商行的董事长或行长在2022年有过调整。

老将们或到龄退休,或另有任用赶赴新职,退场的同时,一批“70后”甚至“75后”开始肩负起掌舵的重任。

从现任主要高管来看,盛京银行董事长孙进、厦门国际银行董事长王晓健、中原银行董事长郭浩、徽商银行董事长严琛、杭州银行董事长宋剑斌、南京银行党委书记谢宁等6位万亿城商行的“一把手”均为“70后”,最年轻的“一把手”为出生于1976年的谢宁,其中多数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

此外,厦门国际银行行长曹云川、中原银行行长刘凯、徽商银行行长孔庆龙、宁波银行行长庄灵君、长沙银行行长唐力勇等5位万亿城商行的行长均为“70后”,最年轻行长是生于1979年的庄灵君,而生于1978年的唐力勇紧随其后。值得一提的是,唐力勇曾用名“唐勇”,在长沙银行2022年半年报中,唐勇的名字变为唐力勇,并表示,报告期内该行行长唐力勇进行了更名。

由于成都银行原“70后”行长王涛调任四川省农信联社主任、江苏银行原行长葛仁余升任董事长,这两家万亿城商行的新行长人选暂时空缺。

最近一次主要高管变化是在南京银行。2023年12月,南京银行召开干部大会,根据南京市委决定,胡昇荣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南京银行党委书记一职,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谢宁空降南京银行出任党委书记。

出生于1976年的谢宁长期就职于人行系统,历任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货币信贷处副处长,人民银行泰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泰州市中心支局局长,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等职。

按照惯例,在履行相关程序并报监管核准后,谢宁将出任南京银行董事长一职,成为12家万亿城商行中最年轻的掌舵者。

除谢宁外,2023年新上任的“70后”面孔还有不少。中原银行董事长郭浩出生于1974年,经济学博士,先后任职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国资委、河南省联社、河南省政府,曾担任河南省鹤壁市市长,2023年6月起任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徽商银行行长孔庆龙出生于1976年,也是经济学博士,2023年2月获委任为徽商银行行长,此前先后在华夏证券、民族证券、长城环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任职,履历横跨证券、资管、银行三大行业,空降徽商银行前担任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相比于外部调任,部分万亿城商行在高管选拔上倾向于内部培养。58岁的江苏银行董事长葛仁余,已在江苏银行深耕十年,2013年8月,葛仁余进入江苏银行后历任该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副行长,2022年9月,在原行长季明辞职后,葛仁余获聘为江苏银行行长。2023年10月,葛仁余再获擢升,接替夏平当选江苏银行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代为履行该行行长职责。

此外,施红敏在履新上海银行行长前,是该行非常资深的副行长。施红敏早期于建行系统任职,2012年加入上海银行任首席财务官,2016年5月起担任上海银行副行长,对上海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与施红敏履历相似,中原银行行长刘凯也是从副行长的职位上再进一步。2023年1月,刘凯的行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正式出任这家万亿城商行的行长,此前已担任中原银行副行长近八年。

息差仍将承压,坚定零售转型

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城商行一直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新旧主要高管交接之际,如何继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是这些新任将帅们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

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下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城商行净息差为1.60%,较2023年一季度下降0.03个百分点,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农商银行、外资银行三季度的净息差分别为1.66%、1.81%、4.21%、1.89%和1.61%。城商行在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净息差处于垫底位置。

具体到万亿城商行队伍来看,部分长三角地区银行的净息差甚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以上海银行为例,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该行净息差为1.26%。2023年12月,施红敏履新上海银行行长,如何稳定并提升净息差水平也成为施红敏需要面对的挑战。

站在长期的角度上来看,2024年城商行的净息差仍将继续承压。薛洪言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24年,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国内大概率还会有一到两次的降息,但对于城商行来说其资产端和负债端面临的一些客观情况并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净息差预计仍将继续承压。

“就目前情况来看,降息的空间并不大,这也倒逼城商行在2024年做出一些改变,要么去优化负债结构,要么优化资产结构。”薛洪言认为。

惠誉博华发布的《2024年商业银行信用展望报告》显示,展望2024年,头部城商行将会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扩大其竞争地位,地区经济复苏的不均衡势必导致城商行区域分化更加明显。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弱地区,预计城商行将会面临信用风险不断暴露的挑战;城商行区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净息差仍未企稳,预计2024年盈利能力将继续承压。

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加快零售业务转型成为了不少银行追求的目标。薛洪言对记者分析称,零售转型是很多城商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城商行属地化经营,受所在地行业转型不理想影响,不少城商行对公业务发展已面临天花板,对公贷款融资需求稳中有降,需要通过拓展零售贷款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不过,对于一些万亿城商行来说,零售转型之路并非一马平川。上海银行在业内有“消费贷之王”之称,个人消费贷规模从2016年的277亿元一路增长到2019年的1751亿元,彼时登上城商行消费贷规模首位。不过,个人消费贷不良率也随之走高,此后开始压降个人消费贷规模,2023年上半年回落至1031亿元。

尽管如此,多名新上任的万亿城商行高管依旧坚定零售转型的战略方向。中原银行行长刘凯2023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原银行坚定向零售转型,向轻资产转型,全面优化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全面提升中收支撑贡献,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2023年12月,杭州银行行长虞利明在该行召开的2024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2024年该行的主要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着力打造分层分类经营体系,加速零售转型升级。

57岁的虞利明一年前被聘任为杭州银行行长,2023年3月,其行长任职资格获原浙江银保监局核准。

9家万亿城商行主要高管变动,“70后”少壮派上位,新挑战考验新班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