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uters. “当家一姐”范妍离职?传闻闹到尽人皆知,或由规模起分歧,还是要坐下来好好谈
财联社3月8日讯(记者 闫军)圆信永丰“一姐”范妍要离职的消息从上周开始发酵,近期愈演愈烈。
3月8日,圆信永丰基金向财联社记者回应称,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范妍正常履职,公司投资运营一切正常。一切请以公司对外披露公告为准。
围绕着范妍离任的原因,市场有多个传言,其中,范妍与新任总经理高健在公司发展理念不同,尤其是在规模扩展上产生了分歧。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规模决定了营收利润,某中型基金公司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几乎每个三四百亿规模的公司都有个“千亿”规划,高管对规模增长有基本诉求,而投研人员从管理效果出发,会对规模保持一定的克制,在业绩与规模上做出平衡。
范妍是谁?
此前,范妍较多出现在媒体情人节的伉俪盘点中,她与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为夫妇,二人同为复旦校友,也同为百亿基金经理。尽管谢治宇名声要比范妍响亮,但是在近年来市场震荡中,凭借稳健中不失灵活,可以针对市场环境变化及时做出风格轮动,她也被市场成为“抗震大师”。
范妍自2014年加入圆信永丰基金,在2015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目前基金经理任期已经超过8年,现任圆信永丰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在加入圆信永丰之前,她历任兴业证券、安信证券以及工银瑞信基金策略研究员和高级策略研究员等。
市场之所以关注范妍的去留,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范妍是公司初创期的员工,且担任投研方面重要职务。圆信永丰基金成立于2014年,范妍也是当年加入公司,并在第二年开始与目前嘉实的百亿基金经理洪流共同管理圆信永丰优加生活,这只基金也是圆信永丰第一只股基。
二是范妍管理规模较大,是名副其实的当家一姐。目前,截至2023年底,圆信永丰基金非货管理规模为351.52亿元,其中,范妍管理在管产品为12只,规模为170.09亿元。
在业内看来,当家明星基金经理变动或将影响基民的去留,此前公司迟迟没有“辟谣”,客观上造成传言的更大范围传播。
对于外界所讲的范妍已经递交辞呈也只停留在传言阶段,从接近公司人士方面了解到,范妍并没有到离职流程。在3月8日,圆信永丰也正式对外进行了回应,范妍正常履职,公司投资运营一切正常。
“三年做到千亿规模”分歧?
这一次传言的聚焦点在于“圆信永丰新任基金经理高健和范妍在公司规模发展上的分歧。”
自媒体“阿尔法工场”提到,高健与圆信永丰之间有对赌协议:3年做到1000亿规模,但圆信永丰的规模尚不足400亿,所以高健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加快新产品发行节奏、增加路演频次、接手二级债基等。而范妍基于自身管理规模以及专心投研考量,因此产生分歧。
高健是2023年11月加入圆信永丰基金,并担任总经理一职。高健担任总经理至今,仅仅4个多月,便传出当家基金经理离职的消息。
从高健的履历来看,她也是固收研究出身,银保从业背景深厚,历任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债券业务处研究员、本外币投资经理,随后在渤海财险、安邦资管固收研究部担任相关负责人。在“安邦”更名为“大家”之后,她继续担任大家资管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固收投资总监等职务,同时也是大家资管公司投决会委员、固收专委会主任委员。
对于圆信永丰基金的发展规划,高健在今年2月接受媒体专访时给出明确的方向,强优势、补短板,巩固权益优势、补足固收短板,形成多业务支撑的新能、新势、新质。
在权益投资上,范妍为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胡春霞为投资总监,旗下还有肖世源、邹维、汪萍等5位基金经理以及研究部副总监陈臣部门6位研究员。高健此前表示,希望圆信永丰基金将延续此前的投研合作模式,而且要进一步支持和推广这样的模式。例如,将研究员的考核进一步向定性标准靠拢,因为在她看来,鼓励研究员深度研究、积极分享,与基金经理紧密配合,是形成投研一体化合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高健自己本身具有优势的固收上,她表示,要在发挥特长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点、突破点和爆发点。
因此,她有清晰的打法,即在组织架构上强调固收研究独立性,拟通过架构调整形成信用风险制衡管理模式;在产品体系上,圆信永丰基金重点布局固收类基金产品,逐步构建完整的产品线;在销售体系上,圆信永丰基金正在重新构建渠道业务部门等与固收产品推广密切相关的环节,形成系统的销售、推广方法等。
不过,从高健此前对外言论来看,她较为认可圆信永丰当下的规模发展逻辑,她表示,圆信永丰基金的基金经理对管理的边界有清晰认知,对策略与规模、规模与收益、净值表现与投资者获得感之间的关系,有一种朴素认知:如果规模超出策略容量、如果规模无益于收益获取、如果规模变大有害于投资者的真实获得,那么这就是无效规模,甚至是有害规模。
从上述发言来看,“高健要求三年规模到千亿与范妍产生分歧”的说法似乎也并不完全站得住脚。
财联社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圆信永丰的确有类似的发展规划,这会给基金经理带来怎样的压力,外界并不得而知。对于范妍的去留,相信不久也很快能够揭晓答案。
中小基金公司渴求规模并不在少数
众所周知,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基金公司只能向规模要收入,因此,如何做大规模是所有基金公司均面临的课题,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尤为如此。
“对于三四百亿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三五年的战略规划几乎都有千亿规模的目标。”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千亿目标也似乎是多家中小基金公司的门槛。
从整体管理规模来看,1000亿规模基金公司在行业中处于第56位,即行业的前三分之一位置,300亿以上规模基金公司则要排在100位,也就是行业的三分之二位置,这些“中等生”多数既有自己的一些优势,也存在较大的短板,想要突围并不容易。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中等基金公司在发展上有三大阻力:一是人才吸引力不足,中等基金公司不论是平台,还是薪酬水平都并不占优势,当家基金经理多数都是自己培养或者成长起来的,难以吸引人才加入;二是业务有短板,很难有大基金公司在各业务进行大而全的布局;三是自身资源不足,较少参与创新产品首发,缺乏机会。
从过往经验来看,核心投研人员离任或许影响到基民的去留选择,此次传言也将是圆信永丰基金千亿规模目标上的一次考验。
“当家一姐”范妍离职?传闻闹到尽人皆知,或由规模起分歧,还是要坐下来好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