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uters. 城投整合、地产趋势、银行息差走向…惠誉资深分析师这么看 USD/CNY -0.11% 从投资组合添加/删除 添加至自选组合 添加头寸
头寸已成功添加至:
请给您的持仓投资组合命名 类型: 买入 卖出 日期: 数量: 价格 基点值: 杠杆: 1:1 1:10 1:25 1:50 1:100 1:200 1:400 1:500 1:1000 佣金: 创建新自选组合 创建 创建新持仓投资组合 添加 创建 + 添加其他头寸 结束
财联社11月23日讯 今日下午,在“2023惠誉看中国:转型与挑战”论坛上,惠普评级多名资深分析师,发表了其对中国债市多方面热点的最新看法。作为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惠誉的观点值得投资者关注。当日上午,惠誉在媒体交流会上还分享了关于城投整合、地产趋势、银行息差走向的更多细节看法。
一揽子化债方案中的“化”是“优化、消化”
惠誉评级亚太区国际公共融资评级高级董事孙浩表示,现阶段城投化债控风险,严管融资保流动,逐步转型趋势显现。
一揽子化债方案方面,孙浩表示,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化”,首先应该是“优化“债务结构,其中起到 “补短板”进而防止风险蔓延的“灭火器“的作用,并不会全盘”撒胡椒面“。在孙浩看来,特殊再融资债券将优先偿还高成本,短久期的城投债务及拖欠企业账款,降低经济较弱地区的短期再融资风险及偿债压力;其次化债的“化”是“消化”,因为此举短期内不会压降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的广义合并债务水平,而要依靠长期的经济增长与财政资源配合才能降低政府的广义债务率。
针对于近期27个省份地区发行逾1.2万亿元再融资债券,孙浩表示,1.2万亿元规模等同于未来12个月内到期城投债规模的30%,其中经济较弱省份获得较高配额,有助于缓解部分财政实力较弱杠杆率较高地区的短期再融资压力,帮助市场重塑“网红区域”的投资信心。不过孙浩强调,这些举措恐难显著减轻城投企业的债务负担,因其主要针对增量债务且可能是临时性措施。
城投融资政策方面,孙浩认为政府有两条底线,其一是维持整体流动性与债务滚续,不出系统性风险,其二是压降部分区域的债务规模和负债率,通过融资端的监管限制引导政府的投资冲动。“对于债务负担较重地区的城投企业,未来以压降规模为主,严控政府投资项目的市场融资,发债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兑付存续债务,而其资本性支出将主要由财政转移支付及专项债发行提供支持。同时,市场化属性较强或债务负担较轻地区的城投企业将继续将发债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及为新项目提供资金。”孙浩补充道。
针对当下热门讨论的城投转型问题,孙浩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城投地产化”是孙浩反复提及的内容,孙浩表示,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投企业,正在由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平台逐步转变为地方综合产业投资平台及城市综合开发商,未来城投将更加深度介入广义房地产,包括旧城改造、保障性住房、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等。不过在孙浩看来,大部分城投依然背负“隐债“或存量政策性负债,杠杆率依然高企,短期内不具备完全去财政化或市场化的能力。
“鉴于严禁新增隐债的要求,城投企业以商业化项目现金流抵消来自地方政府财政直接支持下降的影响,但这种运营模式下,政府支持将更为间接委婉且不具备契约性”,孙浩认为。
4大特征的民营房企风险可控
惠誉企业评级董事石露露发表了对中国房地产的看法,在她看来,“本轮地产行业下行周期和2008、2014年开始的地产调整周期有本质上的区别”。石露露认为有三大方面,首先,城镇人均住宅面积从2014年的35平增长到2022年的40平左右,现阶段的需求尤其是刚需较10年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次,居民杠杆率却从2014年的35%左右上升到现在的62%左右,叠加目前的经济大环境,居民进一步提高杠杆的意愿有限;再次,政策的基调也不同,彼时救市的重点在于“救”,但现在重点在于“稳”。
针对地产政策端,在石露露看来,支持性政策将会高频率出台,坚定以“稳”为目标。在融资方面,政府将持续支持正常经营房企合理的银行贷款、发债、股权融资,但金融机构的参与意愿有待观察。
石露露认为,销售表现仍是房企信用情况最重要的驱动,体现到民企表现上,整体来看,民营房企的销售表现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石露露表示,目前还未出险的部分规模民企,大多有以下特点:1)业务集中布局在高线城市或者在主营市场有较强的品牌;2)债务结构中银行贷款占比较高;3)有较大规模高质量的自持物业;4)采用谨慎的风险管控(比如较少使用表外融资)。具备这些特点的民营房企信用风险相对可控。
银行息差面临挑战
在银行机构资质表现方面,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认为,银行实现规模、息差和风险平衡仍需面对外部环境挑战。
从规模来看,“有效信贷需求的显著复苏还有待时日”,薛慧如称。虽然基建、绿色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推动了对公贷款实现了10%以上的增速,但是零售信贷需求仍较疲弱。尽管近期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但是居民住宅条件的逐步改善以及生育率和城镇化率的下降使得房地产市场中长期供求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就业和收入前景的预期又制约了居民加杠杆的意愿和能力,所以这些宽松政策能否有效提振购房者信心并推动房地产销售开工以及零售信贷需求显著回暖仍有待观察。
从息差来看,由于LPR多次下调和存款定期化,行业净息差从2022年的1.9%下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7%,展望未来,银行净息差压力仍然存在。从资产端来看,伴随着整体利率中枢的下移,对公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按揭贷款利率也将因房地产政策放松和存量按揭利率调整而继续下降。从负债端来看,监管降准以及引导存款利率下调将使得整体负债成本有所优化,但是预计资产收益率降幅将大于负债成本降幅,净息差仍将收窄。
从风险来看,薛慧如表示,预计今年银行资产质量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在薛慧如看来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经济仍然存在一些区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这将导致相关贷款的资产质量仍然承压;其次,今年初出台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对于跨行不良交叉认定、资管产品穿透认定和重组资产认定等方面设定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可能会导致银行拨备和资本计提压力的上升;第三,随着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纾困政策的淡出,相关风险可能会逐步释放。
不过,薛慧如认为,惠誉授评中资银行资产质量的风险是整体可控的,主要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积极的不良处置以及高风险资产的敞口相对有限,风险缓冲水平也相对充足。
城投整合、地产趋势、银行息差走向…惠誉资深分析师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