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黄奇帆等共话数字金融: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的结合是金融科技下一片蓝海 提供者 财联社

  • Post category:股市
  • Reading time:1 mins read

屠光绍、黄奇帆等共话数字金融: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的结合是金融科技下一片蓝海 © Reuters. 屠光绍、黄奇帆等共话数字金融: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的结合是金融科技下一片蓝海

财联社2月25日讯(记者 高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其本质就是人类通过大数据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金融业也应该积极开启自身数字化创新转型之路。产业数字金融即在传统产业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今日在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上,与会多位业内人士就产业数字金融、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表了看法。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指出, 在消费互联网市场空间逐渐饱和的局面下,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上的紧密结合,是金融科技的下一片蓝海,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创新应用。

产业数字金融可为实体经济带来数万亿规模成本减负

产业金融在我国是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专注于服务B端产业链企业的重要金融服务形式。黄奇帆把产业金融发展之路分为三个阶段,即以银行对公业务为代表的产业金融1.0阶段;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产业金融2.0阶段;以产业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全新的产业金融3.0阶段。

无论是在1.0阶段还是2.0阶段,传统产业金融服务都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痛点,缺乏技术手段赋能等。“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高,这是目前产业链上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根本原因。”黄奇帆称。

黄奇帆指出,产业数字金融依托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让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数据的全透明、全上链保真难篡改;资产情况的全穿透、实时追踪一手数据可获取;潜在风险的实时监控提前预警。数字化技术在产业链上的大规模应用,让金融机构看得清、管得住资产,显著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未来有望如消费金融领域一样,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从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在黄奇帆看来,国家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是系统性解决产业链上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疫后恢复生产过程中“保产业链”“保市场主体”的有效手段。同时,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还有助于引导金融服务从主体信用转向交易信用,助力实体经济显著降本增效,为实体经济带来数万亿人民币规模的成本减负等。

针对如何大力发展好我国产业数字金融生态,黄奇帆建议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自身数字化基础建设,例如可出台相应的税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等;完善“沙盒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支持。同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金融资产数字化的占比。此外,出台对应的科技创新扶持基金,支持从事产业数字金融相关科技的企业做大做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肩负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使命,就数字金融在大湾区的发展,峰会上发布的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课题研究成果《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前景》报告提出了三个发展方向。即在推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支持科技创新,在发展消费金融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金融,以及在发展境内业务的基础上扩展跨境互联互通。

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规模及场景有限 建议推动机构抱团取暖

在产业数字金融下,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就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出3大特点、4大挑战和5大建议。在屠光绍看来,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存在投入巨大,发展速度快、对业务模式和技术迭代要求高,交叉领域、对高级复合型人才需求高等特点。

这就给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带来一定的挑战。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面临四方面挑战。屠光绍具体表示,一是对数字化转型在认知和定位上不够清晰;二是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上面临决策两难;三是自身业务模式和规模、场景有限的制约;四是机构人才缺乏,形成马太效应。

其中,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较窄,而且有的业务比较单一,不具备能力建设有规模效益的应用场景。体现在用户规模有限、业务范围有限、信息交互有限、场景输出有限等实际问题。

对此,屠光绍建议,监管机构应建立行业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和标准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基础设施平台;要鼓励和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低成本、好用的解决方案。

另外,推动中小型金融机构抱团取暖,通过联盟与协作服务转型;同时,突出中小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小微实体和乡村振兴的目标,进行有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此外,鼓励地方政府推出针对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政策,如人才激励计划。

屠光绍、黄奇帆等共话数字金融: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的结合是金融科技下一片蓝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