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凌俊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空间广大 提供者 财联社

  • Post category:股市
  • Reading time:1 mins read

两会时间|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凌俊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空间广大 两会时间|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凌俊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空间广大

财联社3月11日香港讯(记者 田蕾)2023年两会召开之际,恰逢内地和香港全面通关渐入佳境,香港经济将因为与内地和世界的连接重新注入活力,并将获大力发展。全国人民都十分关注香港今年将如何应对全球经济的巨大变化、如何做好内地与世界的联络人角色等议题备受关注。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菁英会主席凌俊杰接受了财联社专访。

Q1:您的提案为希望能够继续通过两会这个中央级别的平台,促进人才、物资的双向、多向交流,给各地青年到大湾区就业、创业、兴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您如何看待当下的粤港澳青年交流?三地人才都各自具有何种优势?如何将三地青年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凌俊杰: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还是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内地有很广大的空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年香港人来内地创业、就业。香港最近也推出了针对内地的人才签证,让一些高端的内地人才可以去香港尝试一下,看看在香港生活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图注: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菁英会主席凌俊杰 各个大湾区城市有自己的优势,都是不可替代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位置,让人、财、物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人才就跟其他财富一样,从个人层面,可能去个新地方就有新机会,从宏观角度,人才流动起来,才会有更多的可能和价值。短期内应该进一步扩大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交流,让“生活在别处”可以变成“工作在别处”,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文化、方言都很接近的其他城市看一看,可能就能找到新的适合自己的机会。

中期来说,应该通过企业的鼓励,政府的扶持,促进区域外的人才来大湾区,香港作为一个平台,可以联通很多和内地不一样的机会,在香港有了一定的经验的年轻人,也会比较容易适应世界其他市场的竞争。而且很多国际人才也可以通过香港来内地,他们在香港吃过粤菜,接触过中国企业家之后,可能就会对内地更加感兴趣,这也是香港桥梁作用的具体体现。

长期来说,要继续推进整个大湾区的融合,包括执照、证书的互认,统一考试统一持证执业等等,包括在监管层面,政府层面给两地共享的公共产品行方便等等。同时也要考虑到香港的特殊环境,对于法律、金融等标准和体系不一样的方面给予充分的空间和自由。我想这也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国家给香港这么多关注和支持的出发点。

未来香港应该是一个能够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重要枢纽,内地的有识之士可以通过香港作为中转寻找新的更高的目标,国际其他地方的身怀绝技的人,则可以通过在香港“过境”,更容易的接触和熟悉内地的工作节奏,生活方式。香港有开放的环境,香港人有开放的心态,我相信这些未来都可以一步步做成。

Q2:您一致致力担当投资中介人,把欧美的融资机会介绍往内地,同时也协助更多国企及民企走向国际,投资过不同类型的初创企业,例如“Lalamove”及“Day Day Cook”等电商平台及海外企业。香港政府也在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中提到,大力促进高科技初创企业发展,还可能鼓励投资移民直接投资香港的初创企业。在您看来,香港什么类型的初创企业最具有优势?初创企业又该如何把握机会,乘上这趟促发展的“列车”?

凌俊杰:从香港来说,比较有优势的可能是在科研方面,面对的环境和内地不太一样,国际上很多学者因为香港高校的优厚待遇和宽松环境愿意到香港来发展,也相应带来了很多的新技术、新项目。这些如果做好转化和衔接,通过香港进入内地,应该能给内地带来很多的新火花。

在知识产权转化方面,香港的审批比较简单,相应的监管比较宽松,而且香港是一个成熟的小经济体,对于各种新生事物比较开放的同时,又有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系统,即使有一些新产品新思路最后证明无法适应市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结果。而一但某个产品经过论证,是受市场欢迎的,香港的资本市场又很发达,可以让技术上的优势迅速转化为资本上和市场上的优势,对于真正有前途的公司来说,是一条快车道。

而且香港虽然本地市场不大,但是可以很轻松地接入大湾区8000万人口规模的大市场,这个大市场背后还有一个14亿人的更大市场,这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巨大资源。

这些对于科技型的初创公司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利好,如果是资本比较充裕的二次创业公司,在香港就更容易走上轨道,成为独角兽。可以说无论哪个国家背景的公司,只要对中国市场有兴趣,都可以,也都应该来香港一试身手。

Q3:2023年是沪港合作机制建立20周年,对于未来深化沪港合作,您有何期望?

凌俊杰:沪港合作包括拓展内销、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增进文化及创意产业合作、创新及科技、金融、教育及人才培养、法律和争议解决、医疗卫生及药品监管、青年发展、便利港人在内地发展、航空航运和物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体育及旅游和社会福利服务等很多具体的方面,既有促进两地投资兴业的措施,也有帮助两地居民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措施。我觉得沪港合作是一个样板,将来所有的内地省市,只要有意愿和香港深度合作的,都可以学习沪港模式,而且对于香港的从业人员来说,上海商业模式成熟,和香港的城市间关系也是源远流长,去上海发展业务可能是大湾区之外的第一选择。

从沪港合作会议机制2003年建立以来,香港和上海的关系越来越多元、紧密。这两个地方都是国家具有特殊地位和功能的中心城市,以后应该更广泛、更紧密、更深入的合作去服务国家所需、贡献国家发展。

Q4:全面通关之后,大湾区城市之间往来日益兴盛,您如何看待通关后大湾区的人员、企业与资金往来?

凌俊杰:通关本来就是一个常态,现在是一点点恢复到常态。恢复之后,根据大湾区的发展纲要,未来还要建设很多的铁路和城际快速通道,不光是硬件上,软件上的服务、配套、联通都会有越来越多的便民措施,越来越快。以后香港往返大湾区应该就是以小时来计算,像深圳之类可能做到一小时之内。人员、财源的往来和交流也会越来越快,越来越频密,融合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各个城市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紧密。(编辑 童古)

两会时间|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凌俊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空间广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