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优业绩下滑,何以解忧?伊利:大换血 提供者 财华社

  • Post category:股市
  • Reading time:1 mins read

3/3 澳优业绩下滑,何以解忧?伊利:大换血 2/3

2023年上半年营利双降的“羊奶粉一哥”澳优(01717.HK)管理层遭遇大换血。

9月12日,澳优突发公告称,董事会主席颜卫彬、执行董事吴少虹双双辞职,董事会秘书王炜华也辞去了多个职位后,继续担任公司首席合规官。

值得注意的是,颜卫彬及吴少虹都是公司元老人物。其中,颜卫彬更是澳优的主要创始人,2009年公司上市后,一直出任澳优董事局主席。而吴少虹于2009年9月担任澳优执行董事,期间参与推动公司国际合作、海外并购、海外市场拓展。

顶替颜卫彬“挂帅”的人是张占强。根据公告,张占强将出任澳优董事会主席,任志坚出任澳优行政总裁、执行董事,张志出任澳优执行董事,三人均在伊利股份(600887.SH)有多年供职经历。因此,他们也被调侃为伊利“直系”。

此次管理层大换血似乎早有征兆。

2021年10月27日,伊利股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贸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港”)战略入股澳优,进一步加码婴幼儿配方奶粉和营养食品领域。最终,金港将持有6.21亿股澳优股份,占澳优已发行股本的34.33%,总交易金额62.45港元,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二级市场上,易主之后必将迎来换血,澳优亦是如此,只是没有想到是创始人团队。

根据公告显示,“新帅”张占强于2007年1月加入伊利实业,期间曾担任该集团液态奶事业部副总经理、财务管理部总经理,并于2019年起担任集团总裁助理。到了2022年3月18日,张占强空降澳优,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

此外,在伊利实业冷饮事业部、奶粉事业部等部门工作十多年的张志,突然于2023年1月以首席供应链官身份加入澳优,如今升至执行董事。

而任志坚在2022年7月加入澳优前,曾担任伊利实业奶粉事业部副总经理,并在该集团冷饮事业部、奶粉事业部工作20余年。现如今直接升至行政总裁位置。

不仅如此,从过往管理层变动来看,在伊利任职过的要职的孙东宏和张令奇,于去年初,先后出任澳优非执行董事,孙东宏还担任澳优董事局副主席一职。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是澳优提出“黄金十年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阶段的开局之年,更是澳优创立20周年。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元年,公司元老集体下课,在资本市场并不多见。

不少人认为,澳优突发大换血,或许与羸弱的业绩有关系。

在伊利入股之后,澳优业绩却没有迎来较大提振,反而开起了倒车。

2022年,澳优实现营收77.96亿元,同比下滑9.09%,这是公司自2011年以来营收首度录得负增长;而归母净利润表现更为糟糕,仅录得2.17亿元,同比骤降71.65%。

此外,澳优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出现了大幅下滑,2022年的毛利率为43.52%,较上年下滑了6.86个百分点。而净利率则是从2021年的11.29%直接下滑至2.42%,为近7年以来的最差时刻。

步入2023年澳优业绩表现并未起色,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67%至35.1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26%至1.85亿元。

如今,换血之后,澳优想实现困境反转或为时尚早。

实际上,作为港股优质乳业股及羊奶粉龙头股,澳优强劲的综合实力毋庸置疑,内部管理也很少出现问题,发展路径及营销战略相对清晰,佳贝艾特等核心产品保持充足竞争力。因此,澳优业绩下滑并不能完全归于内部管理出现较大问题。而实际上,澳优业绩下滑背后只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景气度持续萎靡的一个缩影罢了。

近些年,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市场竞争加剧,羊、牛奶粉市场销售持续低迷。据尼尔森,2023年上半年,我国羊、牛奶粉行业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14.7%和14.0%。

这对深耕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澳优和中国飞鹤(06186.HK)等优质企业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从它们持续下滑业绩来看,这些负面影响显然不是短期内可以扭转的。

投行券商等机构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前景保持谨慎态度。此前,浦银国际表示,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措施,但出生率尚未出现明显好转的信号。目前市场一致预期出生率反弹最快将在2024年出现。该行判断,2023年婴配粉整体市场需求依然疲弱,行业存量竞争持续。

澳优业绩下滑,何以解忧?伊利:大换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