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ESG金融发展新机遇 “第三届财联社ESG金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提供者 财联社

  • Post category:股市
  • Reading time:1 mins read

共探ESG金融发展新机遇 “第三届财联社ESG金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共探ESG金融发展新机遇 “第三届财联社ESG金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随着中国产业不断升级以及ESG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国ESG金融落地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近年来,信息披露框架的逐渐完善也推动着ESG金融走深走实。12月2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主办,财联社政经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财联社ESG金融论坛”在京圆满举办。

本次论坛以“寻找ESG金融落地场景 赋能‘绿水金山’新增长”为主题,发起财联社“绿水金山奖”金融业评选,并通过搭建政府专家、知名学者、顶尖机构、头部企业资源平台,共话中国ESG金融现状与发展趋势。

与国际一道制定可实施、可核查的碳排放交易规则

论坛启幕,界面财联社副总裁、财联社总编辑杨大泉分享了金融机构发展ESG方面的思考。杨大泉表示,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近年来各市场主体越来越重视践行ESG理念。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金融属性去创造社会价值,助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ESG一方面可以提升治理水平、降低风险,同时也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长期价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绿色发展正逢其时。主旨演讲环节,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以“碳市场”为切入点,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碳市场交易规则如何构建。朱光耀指出,近日,中国的第二大商品贸易国欧盟即将实施的碳边界调节机制,将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推动中国建立完善的碳市场。他还呼吁统一市场,和国际共同制定可实施的、可核查的碳排放交易规则。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市场,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题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思考”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在已经建立的绿色金融体系之上,建议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丰富减污降碳投融资产品等。同时,完善绿色金融风险评估和监管机制。他指出,未来欧盟对碳排放数据的审核降非常严格,同时碳关税也会导致我国出口量的下降。政府部门和企业必须要做好应对,使产品的出口受到更少的影响。

加快专业团队建设 加强ESG投资能力建设

结合一些国际经验,就ESG投资治理结构与能力建设的问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作了题为“借鉴国际经验,加强ESG投资能力建设”主旨演讲。曹德云认为,我国的资管机构要借鉴欧洲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着力加强ESG的组织保障,提高必要的资源投入,才能在ESG领域实现一些新的突破。其中,包括持续完善ESG治理架构;加快专业团队建设等。

下一步,曹德云指出,协会将在继续深入调研保险资管行业ESG投资情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国保险机构ESG投资的现有能力、主要驱动因素、主要障碍和风险因素,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制度建议,同时将加快制定发布保险基金ESG投资指引,明确ESG投资的定义和产品认定标准等。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带来题为“寿险业基业长青的内在基因-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主旨演讲。商敬国认为,人寿保险行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其金融属性越来越被认可,特别是作为长期资本的贡献者,同时,人寿保险行业也是社会基础金融服务供应商。精算师是人寿保险行业中一个职业,其承担的更多的是社会责任,这与ESG中的“S”相关。

商敬国也坦言,精算师在传统保险领域已经产生的核心作用无容置疑,但是,在风险比较复杂的养老和健康领域进展缓慢,在参与养老和健康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还需要更加积极有为。

《中国绿色金融实践创新与发展报告:2023》重磅发布

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在飞速发展,目前,绿色贷款余额居全球首位,绿色债券市场也达到全球第二。为了更好地讨论及展示中国绿色金融领域行业的发展情况,论坛上,财联社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重磅发布了《中国绿色金融实践创新与发展报告:2023》。

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六大发展趋势。报告还指出绿色金融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在于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与环境信息披露、气候投融资、绿色金融参与主体约束与激励机制、绿色金融与科技融合、绿色金融模式与产品创新等六大方面。

另外,由财联社、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信证券、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上海交大ESG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中国ESG发展与评价:2023》也在论坛上发布,报告涵盖了中国ESG发展、ESG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企业绿色治理中心副主任贾真称,报告最终构建形成包括环境社会治理3个维度、14个主题及55个具体指标的中国式现代化的ESG指标体系,涉及到26个共性指标和29个特征指标,下一步也将继续深化研究细化四级指标,形成既接轨国际热点与潮流,又接近中国特色,具备实践性和科学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政策性资金料将持续加码ESG投资

绿色金融与ESG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深度参与,为了更好地总结金融机构在ESG领域投资实践成果,财联社与中信证券联合编写的《凝聚共识,2024ESG投资展望》也在论坛上重磅亮相。

报告指出,全球视野下,各国ESG政策体系逐渐完善,核心框架与气候议题均达成国际共识。国内ESG市场持续加速发展,在融入高质量发展和绿色金融政策宏观规划下,上市公司ESG信披标准有望2025年落地,资本市场中政策性资金有望持续加码ESG投资。

面向ESG发展新格局,报告一方面迭代更新了ESG评价体系,首次实现了对港股和发债主体的覆盖,助力投资端ESG理念落地,另一方面也建议上市公司应当提前布局ESG工作,选择更精准有效的ESG治理与披露策略。

中信证券数据科技与ESG首席分析师张若海指出,ESG投资在2024年的新趋势,不仅是传统增量资金变得更加多元化,投资标的也会更加多元化。其认为,应该对ESG投资和发展更加乐观。

构建ESG生态与加强国际话语权需各方共同努力

ESG投资落地离不开评价标准的校验,那么目前国际主流评价标准是否适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中国本土ESG生态构建又应该如何发力去把握国际话语权?第一场圆桌对话环节,来自不同机构的业内大咖围绕“中国ESG生态构建与国际话语权”这一主题展开激烈的思想碰撞。

2023年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正式发布首套全球ESG披露准则。7月31日,欧盟通过首批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中华保险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保险研究所)副总经理吴学明认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整个ESG体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英杰表示,做ESG的评级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增长,为企业带来价值,公司围绕着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四个协同的维度来进行,且从评价的角度上更加注重增量的变化。张英杰认为,我国有足够多样本和实践来完成具有中国本土化的、自身特色的评级方法、ESG机制。这其中则需要市场、政府和第三方的力量,通过不断实践和大样本来训练我们的模型,使其更加契合地展现企业在这方面的进步,由此加强影响力互认和对话的机制。

Visa公司中国区社会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东认为,从企业角度来看,ESG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在赋能中小微企业的时候,他们发现尤其是小微企业有巨大的ESG需求,中小微企业ESG的支持平台如何更好服务好这些企业值得关注。

抗风险性成共识 ESG纳入投资需深入研判

随着ESG投资理念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投资者将ESG理念纳入到投资决策当中。在这一过程中,ESG投资如何帮助投资者取得更高成效?又有哪些挑战?在第二场圆桌对话环节,来自企业、学术界的多位业内人士分享了所在机构或行业的ESG投资实践,共同探讨获得超额收益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保财险风险研发中心/风险研究院总经理李晓翾分享了人保财险在绿色投资和绿色保险方面的做法。李晓翾称,从宏观形势来看,国家经济面临转型,新的经济增长点大概率是绿色投资、ESG等新兴产业。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施懿宸指出,学术中及市场上较为专业的报告有着共同的结论,就是ESG能够抵抗系统性风险。企业践行ESG理念产生的收益能够反映到财报,进而反映到股价上,而投资人往往更在意收益和风险,因此目前基于绿色投资理念的投资行为不到2%。他认为,未来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人对ESG的实践和ESG投资都会越来越好,但这需要时间。

在上海弘信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郑俊彦看来,公司在ESG治理方面很多东西是隐性的。如企业中的培训、团建等项目实实在在花了钱,但得到的回报是隐性的。而ESG跟超额收益的连接大部分看得出来,但企业对ESG的主动性、透明度本身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呈现,ESG的表现与超额收益即便没有绝对关系,也一定有相对关系。”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ESG事业部高级咨询顾问朱清艳认为,ESG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不同机构界定ESG投资的标准不一样。ESG投资范围宽,也比较笼统,不同的投资机构要根据自己的立场,找到一个发力的支点,在投资决策方面把ESG议题纳入到整个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

共探ESG金融发展新机遇 “第三届财联社ESG金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