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金科陈沫:本轮技术变革对传统金融更多是赋能,数字化转型主要是业务模式转型
财联社12月16日讯(记者 郭子硕)2023财联社第六届投资年会12月14日-15日在上海举办,聚焦“变革·成长”主题。
很多人说2023年是“AI元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对各行业的影响在不断深化。在圆桌论坛环节,太平金科助理总经理陈沫、招商银行金融科技办公室主任高旭磊、腾讯云金融云副总经理贾飞、星展银行环球交易服务部产品负责人江珊等多位嘉宾共同探讨了《技术驱动的创新趋势会如何重塑金融行业》这一热点话题。
技术革命对金融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太平金科助理总经理陈沫认为,上一轮技术革命,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异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确实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一些颠覆性的冲击。但在他看来,本轮技术变革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更多还是赋能。以大语言模型来看,有头部金融机构推出部分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但应用多数应用在智能投顾、客户服务、投资研报生成等,更多是辅助型沟通,或者叫辅助性决策。
陈沫指出,数智化赋能保险业务,目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数字化的客户经营。精准化的获客,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客户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服务;第二,数字化的金融风控控制。比如,如何通过金融模型智能手段进行风险防范,建设反欺诈能力;第三,自动化的运营。通过自动化技术应用,通过机器人替代部分人工以增加效率,这也是该时期技术变革重要的应用层面。
对于新技术可能衍生的风险,陈沫认为,数据安全是一大问题。数据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既要把它变成生产的资源,但又要合理、合法、合规运用这数据,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风险。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新的技术手段规避、防范数据安全的风险,比如说隐私计算之类的。此外,运用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的同时,机构在训练和应用大模型的同时,也要防范大数据杀熟等道德风险。
大模型时代已经到来,机构也要积极拥抱变化。陈沫表示:“最近‘消费降级’的概念比较火。消费者希望通过更合适的价格,拿到和以前一样的服务和产品。从机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需要压缩中间商的利润空间,需要减少运营营销成本,才能将产品以更低价格给到客户。面对上述环境,以及保险业利差下行的趋势,如果保险公司不做业务模式变革、组织架构调整,将难以跟上时代的变革。”
在陈沫看来,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信息技术的转型,而是一个业务模式的转型。保险业机构要通过一些数字化的手段改变原有的展业模式,从而解决业内相对困难的经营环境,比如说费差、利差的问题。举个例子,太平养老公司去年已经推出了所谓的BPAC模式,就是把私域流量的客户通过平台化的数字标签体系,转给我们的代理人。代理人进行下一轮的获客营销,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他其实推动的不是一个信息技术的革命,而是业务模式的转型。
太平金科陈沫:本轮技术变革对传统金融更多是赋能,数字化转型主要是业务模式转型